
前言 2025年9月27日,伊朗宣布召回驻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大使,作为对三国启动联合国“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强硬反制。 此举源于前一日联合国安理会未能通过延长对伊制裁豁免的决议草案,导致此前暂停的多领域国际制裁自动重启。 这一系列外交与制裁的连锁反应,令中东局势骤然紧张,仿佛回到十年前全面对抗的阴影之下。
制裁压顶,伊朗怒了! 十年前,伊朗和欧美国家坐在谈判桌前签下核协议,谁都以为中东能消停几天。 可今年9月底,这事儿彻底黄了,联合国制裁重启,伊朗二话不说,召回驻英法德三国大使,货币里亚尔直接崩成一张废纸:1美元能换110万里亚尔! 老百姓拎着一麻袋钱买不着半斤肉,德黑兰市场里骂声一片。
这出戏的导火索,是9月26日于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表决。 欧洲三国(英法德)撺掇着要恢复制裁,说伊朗浓缩铀囤多了,超标的量够造十几个核弹。可中俄等四国坚决反对,草案没通过。 欧洲人急了,搬出“快速恢复制裁”的条款,硬是在9月28日让制裁生了效:全球不准和伊朗搞核合作、军火买卖、银行转账,连油轮都得绕道走。
伊朗外交部气得直跺脚,骂欧洲人“不负责任”,当天就把三国大使召回国开会。驻英国大使卷铺盖离开伦敦时,媒体镜头追着拍,像极了十年前制裁重启前的阵仗。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撂下狠话:“要是制裁不停,咱们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可就到此为止了!”这话不是闹着玩的,真逼急了,伊朗甚至可能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那相当于把核问题的锅直接掀翻。
十年宿怨,谁在搅局? 要说这事儿怎么闹到这个地步,时间得拨回到2018年。 当时特朗普政府一纸命令,直接退出了伊核协议,转头就恢复了对伊朗的各种制裁。欧洲人嘴上说要坚持协议,可身子老实得很。 美国一瞪眼,他们建的贸易结算系统(INSTEX)形同虚设,伊朗一滴油都卖不出去。 经济垮了,伊朗只好一步步重启核活动,浓缩铀储量飙到协议的18倍。欧洲宣称伊朗违规,于今年8月启动制裁机制。没想到变成如今这般棘手的难题。
说白了,欧洲是夹在美伊中间受夹板气。美国逼他们选边站,伊朗骂他们“口惠实不至”。中东专家分析,欧洲怕伊朗真搞出核武器,又怕得罪美国丢了生意,只好硬着头皮当“打手”。 可伊朗老百姓苦啊:油价跌、失业涨,年轻人翻墙看外网,才知道别国一杯咖啡钱够自家一月伙食。德黑兰大学一个教授偷偷说:“这局面和2015年前一模一样,十年白折腾了!” 更为糟糕的是,以色列非但没有劝和促谈,反而在一旁推波助澜。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联合国大会发出强硬信号,言辞间暗示以色列或将采取空袭行动,对伊朗核设施予以打击。伊朗革命卫队立马放话要“抵抗到底”,黎巴嫩真主党也摩拳擦掌。
结语 这场制裁闹剧,说到底是大国博弈的烂账。 美国想掐住伊朗脖子,欧洲怕事跟着转,伊朗百姓却成了埋单人。十年前制裁时,中东打打杀杀,油價飙天;十年后历史重演,老百姓还是吃不上饭。 国际社会吵吵嚷嚷,可谁真替平民想过?伊朗总统嘴上说“不搞核武”,但逼急了的兔子还咬人。 若美欧不改霸道做派,中东这锅粥只会越熬越糊!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