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A股策略,汽车发布超级增程技术“恒星”,正式进军增程市场,并将于下半年推出两款超级增程车型。
行业最长450km纯电续航,主打充电一次通勤一周,首次让增程车型纯电续航里程能和部分电车打一打,智己此时高调入局增程赛道,是决心,也是背水一战。
文 |原雅坤
编辑 |张轻松
运营 |步鸟
8月1日,智己汽车发布超级增程技术“恒星”,正式进军增程市场。
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了智己与宁德打造、专属研发的超级骁遥MAX电池,最大容量66kWh,CLTC工况纯电续航超过450km,综合续航超过1500km,这也是目前行业最大的量产增程专属电池。官方称之为“一台Model Y的电量,三台Model Y的续航”。
▲恒星超级增程技术CLTC工况纯电续航超过450km。图 / 智己官方
今年三、四季度,智己将在两款新车型首次搭载“恒星”,其中新一代智己LS6将于8月15日开启预售,豪华旗舰SUV智己LS9也将于第四季度公布。
纯电续航是增程车的最大痛点,目前市面上的增程式汽车纯电续航里程一般在200km-400km之间不等,而此前这一数据最高的车型是鸿蒙智行旗下定位豪华轿车的尊界S800,其增程版双电机版本在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可达400km,该款车起售价为70.8万元。
智己希望在20万-30万元的价格带,带来行业最长纯电续航和豪华电车的体验。
作为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的最大亮点,“超级骁遥MAX电池”可实现行业最长450km纯电续航,主打充电一次通勤一周,首次让增程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可以和部分电车打一打。且恒星超级增程技术基于800V超快充高压平台打造,支持4C充电倍率,具有268kW峰值充电功率,充电15分钟就能补充续航310km。
想办法增加纯电续航同时,智己也将亏电油耗降到同级最低。依托上汽的自研技术储备,智己首发Zephyr 1.5T增程专属发动机,拥有5.32L/100km的亏电油耗,将中大型增程SUV亏电油耗首次拉低至百公里5.5L以内;同时,油电综合能耗低至2.07L/100kmA股策略,相比主流中大型增程SUV下降35%。
“是增程更是电车”,恒星超级增程主打“1500km都是电车体验”,比如将车内噪音控制在36分贝以内,针对北方冬季用电车的痛点,采用了专为严寒环境设计的低温畅行模式,在-10℃环境下也可快速升温,在-20℃的环境下电池也能全程保持20℃的状态。
首次入局增程赛道的智己,不仅带动增程车市场卷出了新的高度,也彰显出了自己最大的决心,但能否靠“恒星”扭转销量困局,还要看下半年两款车型的表现。
▲新一代智己LS6。图 / 智己官方
自诞生之日起,智己汽车就定位为高端纯电汽车。但是从终端销量来看,智己汽车面临销量下滑的预警。2025年,智己制定的销售目标是10万辆,对比小米、小鹏、理想等众多新势力,智己的目标还算是比较保守,但并不轻松。截至今年前六个月,智己的累计销量还不到两万辆,目标完成度不足20%。
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加码增程技术,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靠增程技术挽救销量,已有成功先例。2019年前后,新能源市场在高速发展中面临核心痛点:纯电动车普遍存在续航焦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不足。理想汽车另辟蹊径,主打“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出行方式,2019年12月,首款高端家用SUV增程车型理想ONE开启交付,2020年理想ONE全年累计终端销量33457辆,是当年的新能源SUV市场销量冠军。
从无人问津到SUV销冠,理想ONE靠一己之力证明了,在电动化这条路上,增程也能行得通。
随后,理想继续加码增程式汽车,继续推出了L7/L8/L9产品矩阵,而伴随着鸿蒙智行的崛起,尤其是旗下问界M5和M7M9的发布,中高端SUV增程汽车市场逐渐形成了理想与华为系双足鼎立的局面。
2023年后,随着增程市场不断扩大,增程式汽车的品类与价格逐渐向下沉市场拓展,在10万-20万这一价格带,以零跑与深蓝最具代表性。
目前,新势力销量排名处于上游的理想、问界、零跑的主打车型均采用自研增程式技术。
或许是看准了增程这条道路的前景与可行性,智己将它作为“救命稻草”,拿出了“大电池+长续航”的王炸组合,决定大胆转型,背水一战。
但对于“增程新人”智己A股策略,仍然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
以价格作为分水岭,在20万元级以上的中高价格带,无论在智能技术、品牌影响力还是销量上,横亘在眼前的有理想和鸿蒙智行两座高山。
而到10万-20万级的中低价格带,得益于SUV产品布局广泛与自研带来的极高性价比,零跑等车企依旧占据着稳固的市场。
当前智己已发布的纯电汽车平均售价处于20万-30万级别,正好处于这一分水岭之间,如何与高端产品比技术力,和低价车型拼性价比,是智己进入增程这一领域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汽车电动化的道路上,增程技术往往被业内认为是“过渡性产品”。但随着一些车企推出的成功产品证明了其可行性后,增程式汽车便作为一条新的赛道,在新能源之路上大放异彩。
2023年,理想汽车CEO李想就曾在社交平台上预言,“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档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这个判断可以2025年来验证”。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增程车销量116.7万辆,仅占新能源整体销量的11%,但是同比增长78.7%,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纯电与插电混动车型的同比增长速度。如今,增程的技术路线已经从最开始的“过渡”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是各家车企虎视眈眈想要抢占的市场。
来到消费者端,销量好意味着市场有需求,增程车的目标用户是那些追求性价比、有长途出行需求、还没摆脱油箱依赖、面对纯电动车依旧有“里程焦虑”的人们。
▲智己恒星超级增程发布会。图 / 智己官方
有增程车主直接表示,纯电续航太没安全感了,“增程车一周一充就行,哪怕忘记了也可以直接用油,弥补了油车的不足还能体验电车的感觉,去露营也够用”。
增程能满足日常通勤,省油钱,走长途还没有里程焦虑。一位刚刚从油车换到增程车的车主也这样觉得。
还有的车主,似乎有更明确的目的,“在固态电池普及以前,买增程就是为了过渡”。
近年以来,许多主流车企也纷纷入局增程。
去年11月,小鹏汽车发布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宣布正式进入增程赛道,该体系基于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搭载5C超充AI电池,纯电续航可以达到430km。该体系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与此同时,据36氪报道,小鹏汽车目前已规划至少5款增程车型,涵盖轿车与SUV,包括P7和G6的增程版本。
同样是去年,赛力斯也发布了全新一代超级增程技术,综合油耗降低15%,1L油可发电超3.6度。
此外,继小米SU7和YU7之后,小米汽车的第三款车型也将挑战增程式SUV。极氪、阿维塔、广汽、奇瑞也将推出更多增程式车型,一些合资品牌诸如福特和通用表示未来会在中国市场推出增程车型,大众的首款增程SUV概念车ID.ERA也早已赚足了眼球。
▲上汽大众ID.ERA。图 / 上汽大众官方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新一轮的产品周期叠加头部车企的战略聚焦,有望带动增程车渗透率实现阶梯式提升,预计2025 H2增程渗透率整体达到6-10%,到2027年增程渗透率区间或达到10-15%。其中以中高价格带的SUV车型渗透率较高。
而正如小鹏汽车副总裁陈永海所说,“增程不难,技术门槛不高,节奏把握很重要。”智己选择在这一时期入局增程,或许正是看到了主流车企们正在紧锣密鼓布局增程市场的大趋势,想要借这一轮增程产品集聚发布的东风,逆风翻盘。
但更大的困难远不止于此。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增程车型累计销量53.8万辆,占新能源整体销量的10%,同比增长16.5%,相比2024年增速有所放缓。尽管各大车企前仆后继加码增程,但增程整体的市场占有率依旧不高,再加上纯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增程市场的萎缩,这条赛道粥少僧多,显得愈发拥挤。
同时,也有消费者认为,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增程车会变得“不伦不类”。张康是一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油车车主,最近正好到了该换车的时候,他表示如果以旧换新的话会选择油车,再买一辆新车则会选择纯电,“买电车就是为了省用车成本,现在已经有一辆油车,没必要上增程”。他还告诉每人Auto,身边的人很少有人买增程车,再加上他来自北京,买增程车需要油标,可但凡(身边)有油标的人,“基本上都只买油车了”。
市场小,玩家多。如今,在“人山人海”的增程市场,究竟要如何做,拿出什么样的技术,才能突出重围,拿下更多市场份额呢?
作为油电混动式车型,既要向着纯电动的大方向走,电量足够还能省油,又要确保拥有足够长的续航,缓解车主们的趴窝恐惧与里程焦虑,“大电池+长续航”或许就是未来增程式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与最优解,正如此次智己推出的更具突破性的超级增程技术,未来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或许要以450km以上作为新的基准了。
面对激烈的竞争,超级增程技术只能作为入场券,在其他方面拿出更多真本事,打出更多优势与差异化,才能拿到更多胜利的筹码。而对于现如今的汽车圈来说,技术都到位了,拼的就是智能化和性价比。
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依然需要面对重重挑战,2025后半年到2026年将是各家车企在增程市场的发力期,而此次进军增程领域,智己能否扛住压力,靠“大电池+长续航”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吃下更多份额,打一次漂亮的“增程翻身战”,只能靠下半年推出的新车来见真章了。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